如何用卡片法写论文?

2020-03-11王树义科学网博客

  实践

  这样说,你可能觉得还不够接地气。好,咱们就来举个实际的例子。

  在《如何选研究题目?》一文里面,我给你介绍过一种选择论文题目的方法 —— 经典文献 PK,也称作「文献打架」法。

  提出这种方法的是佐治亚理工的吴东军教授 (D.J. Wu)。

  这里给你简要复习一下吴老师对「经典文献 PK」方法的说明:

  例如一篇文献 A 提出某观点。可能一段时间以后另一篇文献 B 用坚实的证据把该观点驳斥得体无完肤。人们就倾向于新的文献 B 观点,奉为圭臬。但是文献 A 当初是怎么从审稿人的手底下滑过去的?它想必是有合理和可取之处的。于是你就可以从这样的文献间冲突出发,用更为全面的模型考虑在哪一种情况下,A 的论点依然会成立。从而对经典文献给予(有条件的)支持。

  这种方法的好处,是因为 A 和 B 文献都是经典文献,这就相当于替你把研究的价值和必要性证明出来了。够巧妙吧?

  相信你看完之后,会有一种强烈的冲动,也希望自己用这种方式来找出好研究问题。

  可是,真正实践起来,你会发现,这事儿好像没有看起来那么简单。

  为什么呢?

  因为如果两篇文献,你都读过,观点刚好相反,你还都记忆犹新,并且能够准确说出二者之间的矛盾关系,那…… 别人就看不见吗?

  这些条件同时出现,你算算概率。如果真的能被你碰到,就真是交了极大的好运。

  一般情况下,这种学术界「低垂的果实」虽然存在,但是过于稀少。以守株待兔的方法,寄希望 RP 值爆发碰上,太难了。

  那么,如何才能应用这个「经典文献 PK」方法呢?

  你必须借助一种不对称的力量。

  两篇文献内在蕴含矛盾,但是别人很难发现,想必它们之间的联系不是很近。你很有可能是从不同的渠道(例如不同领域的刊物、不同介质的载体……),分别读到这两篇文献。这中间,不仅有文献属性上的区别,更可能距离时间的间隔。

  那你需要做的,就是在阅读第二篇文献的时候,敏锐地想起第一篇文献来。

  你凭什么记得?

  你的头脑,不会遗忘吗?

  当然会。会遗忘才是正常的头脑。

  曾经读过的内容,你会遗忘。

  时间久远的笔记,你恐怕也早已忘记。

  再见到他们的时候,甚至会怀疑 —— 这难道是我写的?

  但是,好消息是,你的「卡片盒」(笔记网络)不会遗忘。

  对于你个人而言,阅读新文献,使之可以实质上更新你的知识系统,需要笔记作为中间环节。

  新看了一篇文献之后,有可能有非常大的冲动,希望把一些东西记载下来。这时候你的头脑最为清晰,对知识的感受最强烈。

  就如同《笑傲江湖》里面「秃笔翁」剑意被令狐冲的「独孤九剑」逼住,转而潇洒写狂草时的情绪与行为。

  之前的文献给你带来的认知差,已被你用笔记的方式消化。

  只有笔记加入到了卡片盒,形成知识的网络,你才可能在新的「认知安装包」(文献)到来的时候,将之融入你的系统,并且对原有的知识网络进行订正。

  如果你秉持卡片式笔记法,时刻在记录新笔记,并且将其放入卡片盒中之前,眼睛扫一眼卡片盒当中存在的笔记网络,尝试添加、删除与更新,那么你就能比别人以更高的概率发现新的一篇阅读文献,与之前文献间存在的矛盾与冲突。

  看「经典文献 PK」方法应用的困难,就这样轻而易举地被你的卡片盒解决了。

  以上举的,还只是《如何选研究题目?》一文中列举的方法之一,至于该文列出的其他方法,你也可以充分展开联想,运用思考与研究能力,尝试举一反三,将它们与高效可行的工作方式结合起来,从而事半功倍,完成选题、研究与论文撰写工作。

  顺便说一句,《如何选研究题目?》一文中我给你提到过挖掘前人文献末尾「工作展望」内容形成选题的困难。南京理工大学的章成志教授,已经以 ACL 年会论文为数据来源,构建了「工作展望」语料库(ACLFWS-RC)。

  该研究长论文已经被图情学界顶会之一 JCDL 2020 录用。不久的将来,你就能读到这篇文章,并且应用它来解决痛点,预判某个研究领域的发展方向了。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