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今后高校学生毕业将不再受SCI论文指标限制

2020-03-22本站

  重磅今后高校学生毕业将不再受SCI论文指标限制,2月20日,教育部、科技部联合印发了《关于规范高等学校SCI论文相关指标使用 树立正确评价导向的若干意见》,提出规范各类评价中SCI论文相关指标的使用,意见指出,高校不宜以发表SCI论文数量和影响因子等指标作为学生毕业和学位授予的限制性条件。

  SCI论文是指被SCI(Scientific Citation Index,也就是科学引文索引)收录的期刊所刊登的论文,甚至有人误认为SCI是一本期刊,SCI相关指标包括论文数量、被引次数、高被引论文、影响因子、ESI排名等,客观来看,这些指标均不是评价学术水平与创新贡献的直接依据。

  此前,国内一直很重视SCI论文,这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我国科研事业与国际接轨,培养国内科技工作者运用SCI官网进行现有论文和科技成果的查询与搜索的习惯,但当前科研评价中存在过分看重论文指标的现象,在考核指标的驱动下,部分学生出现了背离学术初心的情况,严重损害了学术风气,污染了学术生态。为了减少这种价值追求扭曲、学风浮夸浮躁和急功近利的问题,我们亟需优化学术评价机制。

  提起SCI论文数量,日本东北大学原校长井上明久,堪称天下无双,他是国际知名材料领域专家,同时也是块体非晶合金研究领域的创始人之一,从事非晶态金属、纳米晶体金属、纳米准晶体金属等方向的研究,国内985高校东南大学的消息显示,截至2015年底,他已经发表SCI论文2600余篇,SCI他引56800余次,H指数115,凭借数量庞大学术论文,他连续10多年蝉联材料科学引文最高的科学家,截止2019年10月21日,他发表学术论文的他引次数高达118272次。虽然他曾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提名(2007年),但却最终落选,可见仅凭SCI论文指标对科学家进行评价并不完全准确。

  其实不仅仅是国外,国内也有很多知名专家发表了很多SCI论文,据悉,中国科学院高福院士已经在SCI国际刊物上发表论文超过450篇(2017年数据),其中包括多篇发表在Cell, Nature, Science, Lancet等权威期刊的学术论文。而钟南山院士仅在国际权威学术期刊上发表SCI论文200余篇(2018年数据),出版各类专著20余部,获发明专利60余项。仅从论文指标来看,我们无法准确判断谁更加优秀。

  对于不同类型学科,应分别建立各有侧重的学业和学术评价路径。对于基础学科领域,论文是成果产出的主要表达形式,仍然是重要的评价因素,但我们不能“以刊评文”,要更加关注论文的创新水平和科学价值,而不是SCI论文的指标。

  对于应用学科和技术创新领域,我们需要重点评价研究成果对解决生产实践中关键技术问题的实际贡献,以及带来的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实现产业化应用的实际效果,论文仅为一个参考因素。而对于涉及国防建设的学科研究领域,不宜将论文纳入评价指标体系。

  2020年1月14日,一篇名为《我们放入石墨烯中的废物会增加其电催化作用吗?》的论文登上了纳米材料权威期刊ACS NANO,ACS NANO是美国化学协会旗下的顶级期刊,影响因子达到13.903。作者利用两种方法来合成石墨烯,一种是Hoffmann method,加了鸟屎,另一种不加鸟屎,结果证明带有鸟屎的缺陷更少,据悉,这一实验结果超过了2000篇SCI论文的研究成果。这名学者用实验数据硬核讽刺了当前普遍存在的论文灌水现象。

  对于学术评价,应制定明确的工作流程和决策规则,并在一定范围内听取意见和公示。实行代表作评价,不再要求填报SCI论文相关指标,推荐阅读:组内相关系数。重点阐述代表性成果的创新点和意义。评审过程应严谨科学,遵循同行原则,对评审对象合理分组,遴选合适专家。学校要重视人才培养过程,发挥基层院系和导师的质量把关作用,加强对学位论文的质量审核,结合学科特点等合理设置学位授予的质量标准,不宜以发表SCI论文数量和影响因子等指标作为学生毕业和学位授予的限制性条件。

  不把发表SCI论文数量设置为限制性条件,并不意味着不让大家发表学术论文,只是不建议大家发表低质量论文,高质量的学术论文仍是个人学术水平的体现。也希望大家能够提升学术素养,将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为国家科技进步和学术发展贡献力量。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