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士论文写不下去怎么办?

2020-12-19本站

  博士论文写不下去怎么办?,2016年我独立完成和与他人合作,共发表中文论文9篇(其中EI论文一篇,CSSCI论文一篇,其余为北大核心和科技核心),也经历过四个月从写作到发表一篇SCI论文的过程。虽然我还没有开始博士大论文的写作,但在平时写作小论文也积累了一些快速写作的方法和习惯,不敢说绝对有效,但希望能提供一些参考。说的不对的地方,请各位大神指正。

  首先,是制定科学合理的计划。有两个层面的意思,第一是保证每天都有集中的时间来进行写作,在这段时间要排除所有干扰。每个人的习惯不同,对我个人来说,最有效率的时间是每天吃完晚饭(六点)到离开办公室(十一点)这五个小时,所以我白天会干一些不需要精力特别集中的事儿,比如课题组的事儿,做PPT,查资料等。第二是保证每天都会动笔,每天都会写一点儿。文章不厌百回改,很少有人能做到一次成型的。所以,一个更可行的办法是,先完成一个基本框架,再雕琢语言。有个朋友的QQ签名是“done is better than perfect”,我觉得很有道理,有时候能先完成一个大体的框架,再慢慢迭代完善,是一种不错的办法。此外,每天写一点儿还能保证你每天都会产生一个正向的小激励,不至于因为努力的时间太长却看不到产出而丧失继续下去的信心。

  其次,是创造有利科研的环境。对我个人而言,朋友圈和微博是最分散我科研时间和经历的两个网站,在集中写作论文期间,我一般会关闭手机,或者选择固定的时间段来上网(比如睡前十五分钟)。刚开始的时候,离开手机一会儿就烦躁的不行,但时间久了,你会发现,自己在别人的生活中并没有那么重要,根本不需要整天刷微博或朋友圈点赞来彰显自己的存在感。

  有些时候,我们不是因为看到了希望才去坚持的,而是因为我们不断的坚持才能看到希望。每个人都有难的时候,但希望题主不要放弃努力呀。哪怕是跪着爬过去,也要走完这条路。当你回头的时候,你会发现坚持过,结果就会不一样。

  你所说的这个痛苦过程我也经历过,但不是在我的博士期间,而是在我的硕士临毕业的时候。因为种种原因,我直到硕士毕业第三学年上学期期末尚且没有发表能达到毕业条件的小论文。当周围同学都已经拿到心仪的offer时候,我既没有确定未来的去向,也没达到毕业条件。自己对这种无能为力的感觉感到很愤怒,另一方面也因为看不到出路而觉得很绝望。

  人的心理会影响到他的生理,我是那个时候才知道的。2013年是我的本命年,而2013年的11月份就是我有史以来最难熬的一个月。从那段时间开始,我整个人忽然变得很嗜睡,每天早上得睡到11点才能起来,可晚上不到一两点又睡不着觉。每天白天就处于一种没有胃口,做任何事都提不起兴趣这么一种状态。就这样过了一个多月,我有天起来发现枕头上居然掉了很多小头发丝。

  就在我都无所适从的时候,课题组里的师弟建议我把之前投稿被拒稿的一篇文章修改一下,2014年12月初改投了另一本期刊。我抱着一种“再试一次”的态度,重新打起精神,花了三天时间认真修改了那篇期刊并投稿了。转眼到了2014年的1月7号,那篇文章也终于被录用了。

  现在我已经是博士第三年了,研究也正步入正轨了。回头看看当时那段痛苦万分的经历,现在只觉得它也不过是人生长河中的一朵小浪花。没有过不去的坎儿,再痛苦的经历也会在时间中褪色,升华为一段难忘的回忆。我们也总会有新的烦恼来填补它的位置,但经过磨练的心会更加坚强的面对这一切。Who speaks of victory, enduring is everything.

  如何找到写文章的idea或者文章的创新点是一个很大的话题。我理解的文章的创新有这么几种,一家之言,供你参考:一种是研究内容的创新。如解决了本领域之前别人没有考虑过的某个问题。或者你能收集到具有一定垄断性的实验数据或访谈问卷。我的老板经常说,不要害怕去问自己那些stupid question,也不要把领域内的观点理所当然take for granted。多问问自己为什么,如果你或者周围的人都无法给出一个有说服力的解释,那很可能这就是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当然,我觉得,这种创新是适合于做一些偏宏观的研究。当然,在实际写作中,也有很多技巧可以找到创新点。比如可以把问题向前延伸,寻找能使该现象存在或该问题解决的前置条件。或者把问题向后拓展,研究该结论在不同领域,不同行业,不同情境下的应用。还可以在扩展问题的内涵。比如将相近但有区别的两个课题嫁接在一起考虑,研究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

  另一种是研究方法的创新。简单的说就是使用新的方法来研究已有的问题。这种创新需要多关注学科前沿,也需要一些跨学科研究的视野。比如我所在的领域是工程和金融的交叉学科。传统研究中基于工程角度的研究较多,但近期很多学者都开始尝试将金融,管理学或者公共管理的研究方法和概念嫁接到本领域的研究中。比如我最近参加的一个学术会议中,就有学者将管理学中的Kano Analysis方法用于研究本领域内某高速公路项目中使用者对项目的评价(customer satisfaction)。再比如,现在大数据,文本挖掘,虚拟现实,BIM,智慧城市等信息技术发展迅速,这种信息化技术无疑会对本学科的运作机制和研究方法都在产生深刻的影响。

  除了上面所说的两种方法以外,我觉得时刻保持一种寻找创新点的饥渴状态也很重要。其实除了平时的正儿八经的看学术论文以外,日常生活中的很多事儿都能给人以启发。比如学术研讨会上的别人的一句闲聊,跟其他课题组同学的几次交流,导师对其他学生作品的一句点评等。平时多留个心眼,处处都有可以写文章的idea。

  另外,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要善于利用自己身边的资源。这种资源当然包括你导师的时间和指导。如果你的导师不能给你太多指导的话,就多去找本组学术做的比较好的师兄师姐。做事殷勤点儿,该陪师兄打球就打球,该帮师姐打饭就打饭,该请客就请客。一定要放低自己的姿态。同一个课题组的师兄师姐,他们的经历和处境多半与你是相似的,如果你能从他们的遭遇身上学到经验或者教训,那绝对是非常值得的。除了本课题组的同学以外,也可以多跟其他组研究做的好的同学交流,有时候可能就是吃饭的时的几句闲聊,就能让你有茅塞顿开的领悟。有自己闯不过去的坎儿,就想想能不能找别人帮你来做,或者花钱做,或者想办法绕过去不做。

  最后,读博是个苦差事,没有一蹴而就的捷径,有的往往是破釜沉舟后的一线生机。一位师兄说过一句话,大意是“读博士期间如果没有产生过想退学的念头,就证明这个博士还没有读到位。”我很同意这一看法。另外据我观察,当你已经努力到开始怀疑自己的天赋的时候,你离成功就不远了。

  更新一下,终于博士毕业了,前几天学位委员会审核通过了。今年七月毕业后会入职北京一所市属高校。祝各位朋友科研顺利!

  我是过来人,充分理解题主的心情。这个阶段或许是非常痛苦的,但是也是多年之后最值得回忆的。所以一定要咬牙坚持下去啊!

  面对大的问题的时候,很可能陷入paralysis of analysis的状态。解决的办法是把大的问题分成一个一个小块任务(能10-15分钟完成)来做。如果不想考虑的太细,那么就想想,下一步能做的一件事情是什么:是写某章的introduce的一段话?是画一幅示意图?是完善一个仿真程序?明确以后就马上动手做。这样可以慢慢的积累momentum。慢慢的,你就会发现已经完成了很多东西了。

  每做一件小的任务的时候,设置一个10-15分钟的timer。这样可以督促自己集中精力,不被distract.

  每当完成给自己布置的任务之后,可以让自己休息一下,出门散散步,喝杯咖啡,上上网,等等。

  这个阶段人可能特别的孤独。这种孤独可能让人陷入抑郁。所以,最好能每天和几个要好的朋友一起定时吃午饭,多聊聊各种有趣的事情。

  如果没有特别的体育爱好,每天至少跑跑步吧。要么就走一段比较常的距离。天天坐在电脑前久了对身体肯定不好。

  6. 最最最重要的是保持所谓的momentum, 尽量在最短的时间一鼓作气把初稿写完。写论文的日子里,就算再忙,也要保持每天都能有所进展。一旦有一段时间连续几天不碰,就会失去momentum, 那样的话再重新积累起来momentum就比较难也比较痛苦了。

  最后,比起博士生阶段所做的具体的研究内容,在博士期间所受到的学术方面的训或许更有价值。这些技能包括:搜集,阅读文献,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给别人阐述你的理论,和不同的人沟通探讨不同的想法, 你可以把这些技能用到将来的工作中的。另外,学术工作其实可以很广泛。

  博士毕业论文和在期刊上发表的研究论文写法不同(就想象一下马拉松和短跑的区别吧)。我在写毕业论文时的体会是要逼迫自己成为一个“serial writer”,那种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写作节奏要不得。

  还有,在博士毕业论文不同阶段要采取不同的策略,如果时间紧任务重就不要按照平常的节奏了……

  1.每天一定要强迫自己至少动笔写几百字。不管写的多差都要坚持加上几百字的更新。(等灵感是等不来的。)2.定期和导师或者周围朋友师兄师姐见面交流,如果导师没时间就请周围同学监督自己每周汇报进度。3.如果时间不够的话就得想能砍掉哪些不必要的章节段落,一篇毕业论文不可能包含全部你想写的内容。4.不知道从哪里开始就不要管文献脑子里有什么写什么能写多少写多少,找到写作感觉了再追溯文献。

  写累了读一些关于写作/毕业论文写作的书籍或许可以获得意想不到的新灵感,推荐一些正在阅读的:

  《English for writing Research Papers》(对我非常有用的一本英语写作工具书,论文各个部分从结构到句法时态都有涉及。)

  《On writing well》(一本综合性的写作书,作者行文风格也很幽默,读起来颇有乐趣。)

  对付拖延症最好的方法,是制定论文写作计划,并严格按照计划时间表执行。这里有一些技巧可以帮助你保持写作进度。

  写论文的过程不是一帆风顺的,可能会有很多波折,经常会感觉写不下去了,这很正常。适时的调整你的写作计划,合理分配每个步骤的时间,尤其讨论和引言部分,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研究是一个艰苦的过程,博士论文则是用语言将你博士期间的研究工作进行记录、梳理、凝练、升华的过程,需要耐心和投入。

  如果想更好的按照写作计划来执行,可以设置一个计时器;如果字数统计目标能够激发你的注意力,则可以设置一定数量的单词,鼓励你完成每天规定字数的论文写作任务。比如说Toggl;这是一个时间跟踪应用程序,它提供了移动、网页和桌面端,无论是在手机(支持iPhone和Android)、电脑(支持Mac、Windows和Linux)还是网页上都可以直接使用,并可以实时同步。

  尤其注意自己的实验记录本,以及开题报告、中期汇报的相关文档,包括搜集整理的文献资料。有价值的资料和文字可以直接拿来用,有时,最好的内容就在你的眼前,无需花费大量时间来寻找新的想法。

  将所有内容通过日历来展现是保持计划内容有序执行的最佳方法之一,因为它为你创建了时间表。

  每天阅读非常重要,通过阅读各种内容,包括与你领域相关的书籍、博客文章,甚至是小说等,这可以帮助你提高创造力,获得写作灵感。这也是从不同角度扩展词汇量和拓宽思路的好方法。

  我所知道的大部分人写博士毕业论文都是用了至少半年来写的,有的甚至写了一年多都没写完。

  我开始写博士毕业论文的时候只有不到两个月的时间就要答辩了,所以时间非常紧了。这段时间还需要用来准备答辩和修改论文,所以其实只有一个月的时间来写。

  不是一股脑慌慌张张就去写,结果啥都写不好。而是应该停下来,冷静思考,做个好的规划,怎么高效地写才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完成博士毕业论文,而且还不是应付了事,而是要写出比较高质量的论文。

  当时我朋友的论文要求是十万字以上,由于他博二上学期和下学期分别完成了文献综述和开题,所以博二结束,我的论文大概已经完成两三万字。

  同时,由于要用到数据分析,数据库清理、指标筛选、算法和模型选择、数据运算等前期工作做得差不多了,接下来就是动笔写了。

  我算了一下,大概还得写七八万字。那么每天1000字,一个月就是三万字,三个月可以写完,剩下的时间就用来修改润色。

  我朋友的可以坚持写下去原因有三:目标分解了,一天天来,一步步来,分解成一小部分一小部分

  三是如果一章写不下去了,还可以换别的章节写(虽然我觉得这好像不是什么好习惯,最后整合的时候差点没逼死我)。 我经常自嘲,每天都活在“明天写不出来怎么办”的恐惧中,但每天又期待着,只要完成给自己规定的1000字,就可以放心大胆地玩了

  阅读文献最不好的就是对文献而无从下手,不知道自己到底要写什么,总感觉文献是最好的,自己没有必要再写什么了,就连自己本想写的东西也被文献给“忽悠”了。其实,这里有一个问题需要搞清楚,那就是:文献和自己要写的东西到底是谁为谁服务?这一问题搞不清楚,论文的写作会是很困难的。有的作者在写作时,喜欢把文献先一一摆在书桌上和Word编辑器中,等摆完了,结果自己却傻眼了,不知道自己要写什么呢,就在那里被动地让自己的头绪漫无目的地穿梭于各个文献之间,用自己要写的东西来填充已有的文献,让自己的想法和观点跟着文献走,结果是自己要写的东西是为文献服务了,而不是让已有的文献为自己要写的东西服务。这可说是本末倒置了,而且是不应该的。毕竟,这样做的是没有什么意义的,而且其中的感觉定是不好受的,写篇论文像是在做一件无聊而痛苦的事情,到头来也没有写出什么有价值的东西,毕竟,自己要写的东西都被已有的文献同化了,这样自己只是在用不一样的说法模仿和伪造同一种已经被已有的文献说了不知多少遍的观点或思想,毫无创新和新意而言。

  为此,在文献的运用上,作者要始终记住一点,那就是:已有的文献是为自己要写的东西服务的,而不是相反,文献的观点、论点、思想等都是为自己的观点、想法乃至体系服务的。在运用文献的整个过程中,自己要掌握主动性,而不能让已有的文献、别人的观点牵制或阻碍自己。这就像自己给自己煮粥食用,原料再多,而且这些原料不管是从超市买来的,还是自家生产的,抑或是从别处借来的等等,最为关键的是自己要动手去煮,而且自己要煮什么粥,自己心中要早就有数,而不能被已有的诸种原料搞得自己也不知道煮什么粥好了,否则,不管三七二十一将原料一股脑地都放到锅里,胡乱一起地煮起来,那究竟会成什么样子呢?或许也是一种粥,但绝不会是自己要想煮的那种粥,最终自己也不会食用到那种粥。

  写论文最难的是导师指导时总让回答为什么X好?X有什么特点?X和传统的方法有什么不同等等?这样的问题是大问题啊,我不能凭空捏造答案啊,但是找事实谈何容易?因为此处的X最小也是个方向啊,没那么容易说清楚什么是好什么是坏,因为X方向还没做出一个好东西来,怎么说代表X的抽象的方向的好坏?

  论文的第一章的内容和论文题目高度关联,但是讲总体情况,而部分和内容工作密切相关的他人工作的细节是在第二章中给出(即后续工作的基础或对比试验的他人部分)。第一章和第二章是总体和局部细节的关系。不要写出来一看,第二章和第一章没有什么关系,即第一章的综述写偏了。

  第一章中下属小节的写作的一般原则:先给出重点概念布局,再给出详细别人研究内容。一来其他研究者的实际研究内容进一步解释前面的概念布局,二来其他研究者的具体研究实例可能有特别之处,该予以指出。

  对于常见的,重点的,研究透彻的给出明确定义,而对于概念模糊不清的一笔带过。不求全,但求精。特别在化学领域,本着“结构决定性质”的根本定理,特定的结构特征必须明确给出,且结构和性质方面的东西可以连着一起解说。

  在第一章,全面介绍研究背景时。由于个人研究内容只着于一点,视角的移动的过程是由大到小。这个类似剥洋葱,最外面是宏观大局,最内是自己的研究内容。这时重点要清楚明白,重点是自己的研究内容和与自己的研究内容相关性高的那些层面,不相关的少说,甚至不说。层与层要有自然的过渡,在比较不同层面的时候,给出适当的评价,解说自己采用该层面的优势。

  综述部分(第一章)应该给出后续(第三章,第四章)所叙述语言的背景知识,构建出基本的概念框架。具体表现在:在第三章,第四章出现的关键概念点首先该在第一章中出现,且被详细解释。也就是说第一章为后续做出铺垫。

  摘要:PARI法P = Problem: 文章要解决什么问题A = Approach: 文章用得是什么方法解决提出的问题R = Results: 解决了问题得到了些什么结果I = Impacts: 这些结果有什么具体理论或者实际的影响

  仔细整理这四句概括的话,让他们各自成为独立的从句。然后把这四句话联起来,就成了一个言简意赅的论文摘要了。如果不按照这个套路,读起来会觉得抓不住要点。

  摘要宜强调围绕“创新点”来组织,如先用两三句话交代论文的具体研究背景,后两三句话点出科学问题及研究目的,就构成了摘要的第一段。随后则分层次给出对这个问题的解决程度及核心认知,要有量化的东西。简单总结就是摘要需要以最简明和最客观方式交代清楚研究问题的“来龙去脉”,可不拘泥于正文的组织逻辑。摘要需要说明5个问题:研究背景或意义,研究方法、研究内容、研究结果和结论。

  有的摘要没有逻辑性和层次感,研究方法与内容搅成一团;有的摘要简单的把每一章的研究方法和内容罗列;有的摘要没有研究结果和结论,没有一个数据;有的没有研究方法;有的没有结果。不是缺胳膊就是少腿。

  很多人的摘要的重点不够突出。摘要应该反应的是整篇文章的核心工作,做了什么,那些创新点,都要明确地说出来,

  结论:可强调科研工作的过程性总结及精准描述,进而给出科研全过程中的各个发现,总的来说会与正文的逻辑顺序一致。因为中文学位论文有时需要“拽”点,总是怕别人不知道研究问题的重要价值,很多情况会在结论的最开头点上一笔选题的“重大价值和意义”。其实还是国人科研自信心不足的表现,直接说研究了什么其实就很好!!!

  前言:前面和后面的背景,目的,意义都好说,主要是综述部分,思路要清晰。比如你的论文要用A方法解决B问题,那么你可以这样:1.目前都有哪些方法可以解决B问题,各有哪些优缺点。2.目前A方法都能解决哪些问题,各有什么优缺点。3.目前都有哪些人用A方法解决过B问题,他们的优缺点。之后就是,你的工作要克服前面提到的哪些缺点(目的),你的工作能克服前面提到的哪些缺点(意义),你打算怎么做(内容)

  第一章的综述篇幅不宜过少(很多人都不看重综述),大约5-10页,高度提炼,体现最新和全貌,要提出个人的见解和评述,比如指出现状的不足或问题。综述领域必须是恰当的,和个人工作吻合的,不要写偏了。可以在背景中提及工作中的最近上层领域(对应关键词之一),其余都是较密切相关的工作,可以分门别类地进行整理。最忌讳罗列一堆论文,却缺乏整理和个人见解,可读性差。

  第二章是他人的工作介绍,必须是后文自己工作的基础,即你后面直接相关的他人工作的细节介绍。这些工作在综述部分是提到了,而后文也用到了(比如参考、改进、对比实验等)。必须把个人工作和他人工作分开。至少这是我认为研究生论文写作的基本要素。不当的位置和语气,都可能误导读者,把他人工作误读为个人工作,这是不妥当的。第二章不是纯教科书的扫盲。如果你改进了很多方法之一的算法,就只介绍这个方法好了(包括这个方法在所有方法中的位置、类别等整体信息),不要把这些方法的细节全部罗列在第二章,这根本就是故意挤占有效篇幅。

  用到某些软件工具的同学,在第二章介绍基础时,可以淡化理论等公式,毕竟这不是你论文工作的主体,你没有围绕这个工具展开研究,可以介绍该平台和通用步骤,后文你用到各个环节算法的基本思想和来源即可。对你而言,这只是工具(就好像vc一样),只不过大家不熟悉,所以要简单介绍。不要搞成教科书式的,偏重扫盲而冲淡主题。而且,抄一堆自己都不明白的文字,是给你自己找麻烦。

  第三章开始是自己的工作介绍。除了最后一章全文总结,论文中间的每章都用引言开始,本章小结结束。

  我也多次强调,不管是论文整体,还是每一章、每一节,你一定要注意系统性,即先给意图(工作背景、意义,提出问题),然后是整体工作介绍(比如思路、系统架构等),其次才是各个部分细节所对应的局部介绍。不要一上来就是细节介绍,读者根本不知道你要讲什么。(软件工程的思想在这里一直在反复使用)

  各个章节之间都是有机联系的,不是分割孤立的。读者读后的感觉是一气呵成、连贯的。不这样,恐怕你自己作为读者来读都不会满意。

  论文需要顶层设计。有同学的个人工作写两章,也有写三、四章的。那么,你在什么地方说明这些章节之间的关系呢?每个人的情况不一样。顶层设计可以在第一章模板中论文主要工作内容和篇章结构介绍中给出,好像一个指南一样,用系统流程图画出个人工作(后面几章)的关系。这通常适用于章节较多,各个部分有有机联系。部分同学也可以在第三章个人工作开始时给出系统整体情况,即后续章节都隶属于这个整体(比如下一章就只是系统测试了)。

  introduction --概要介绍: 主要说以下这个论文是干什么的?解决什么问题?有什么创新点?论文的各个章节的内容提要。

  研究对象的具体情况,信息化建设中的具体需求。这-部分要讲清楚。可以考虑将这一部分放在文献综述章节前边。

  literature review --文献综述:主要综述一下前人做过什么?最后提出来什么方

  I key technical parts --技术核心部分:这一部分可以有3几个章节。 例如信息化建设项目的硬件网络以及基础平台建设,应用章节,安全防护;如果做的是一个开发项目,例如开发环境建设、开发平台语言等、具体的开发、安全等等(代码放到appendix);

  I result, discussion and conclusion -结论、讨论、结论:理科的论文可能需要三个章节分头描述。计算机的的估计一个章节就可以了。

  I references / bibiography --参考文献:要列明各个文献的具体情况。本科论文需要不少于20个参考文献。硕士应该多-些。 估计40-50为佳。

  1. 通篇都是“为啥要做论文所述工作”,写得像懒婆娘的裹脚布,又臭又长;至于到底做了啥,根本不提或者只有几句;

  2. 像“领导发言稿”:“在XXX的英明决策下,我充分发挥了X员的主观能动性,......,克服万难,完成了本系统的分析、设计、实现和测试,运行效果良好,得到了上级领导的表扬”

  3. 像“科普文章”:“本文利用了J2EE技术,这是由Sun公司(现在已经被Oracle收购)创建的一种企业信息化开发技术,并且使用IBM WebSphere作为容器,构建了可以扩展的体系结构。J2EE是一种跨平台技术,能够一次编写,多次运行......”

  7.文章逻辑结构不严谨,“话总是连不紧”。该说的没说透,该交代的又没有交代。

  如果是软件开发项目,则按照需求分析、[架构/方案设计]、概要/详细设计、[实现]、[测试]、部署实施(注:中括号中的内容可选)的次序说明所做工作;

  说明分析设计的结果,要列出结果的内容。例如“分析了XX局资产管理系统的需求,其中功能需求包括资产录入、资产核对、资产报废等,对性能需求、可靠性需求和安全需求做了描述;”,“设计了系统方案,其中包括利用EJB实现5个功能模块、以基于XML的数据交换协议对外提供数据交换接口、利用开源数据库MySQL存储资产信息;”,“设计了5个功能模块,主要包括资产录入界面、资产管理模块、数据库封装模块、......”

  说明实现的步骤方法。例如“利用jQuery、JSP实现了基于web的界面,推荐阅读:应用基础研究。利用EJB实现了5个功能模块的业务逻辑、利用iBatis实现了数据库读写,......”

  说明测试的内容。例如“设计了15个测试用例,测试了系统的5项功能、数据库访问性能以及系统安全性,其中5项功能测试均已通过,1项性能测试无法满足要求,需要改进”

  说明部署实施的内容。例如“本系统在xx市政务系统中部署运行”。【特别注意】在这一部分,绝对不能对自己的工作做任何评价。评价你的论文工作的水平,是论文评审专家、答辩委员会、论文的读者才能做的,你自己是没有资格评价自己的论文的。例如:“该系统的需求分析和系统设计符合xx业务平台维护管理实际需要,获得公司内部各级相关人员的一致认可,同时也为今后的xx系统建设提供了一个可参考和借鉴的模式”这类文字是绝对不能出现在摘要以及论文正文中的。

  本科论文第一章,红烧肉的定义和类型;第二章,各种红烧肉的区别和特点;第三章,东坡红烧肉的具体特点;第四章,烹制东坡红烧肉的主要问题和对策;结论:东坡红烧肉可以更好吃。2、硕士论文第一章,关于猪肉做法的文献综述;第二章,红烧肉做法的历史演变过程;第三章,传统红烧肉制作和研究方式介绍和比较;第四章,某理论对红烧肉做法的启示;第五章,运用某理论做出红烧肉的具体方法;第六章,某理论红烧肉的创新之处和进一步研究建议;

  第三篇(第六章到第七章):马克思理论不同发展阶段对红烧肉发展的影响和启示

  或者红烧肉具有很高影响力,红烧肉烧制过程中酱油的作用,红烧肉烧制过程中不饱和脂肪氧化程度分析及对健康影响,什么样的烧制方法能避免双键氧化和营养陈分分解。再加个附言,如何辨别所购鲜肉是否有瘦肉精

  第四篇(第八章到第十章):红烧肉制作的实证研究(变量选取、理论模型和计量分析)

  结论:红烧肉是不是可以吃取决于很多复杂的因素。总体来看,在满足一定约束条件的情况下红烧肉是不错的营养美容食品。但是操作过程的障碍还需要通过马克思剩余价值理论,有必要的情况下需要进行理论创新和政策支持,使红烧肉更好地实现增加营养避免增肥和促进社会和谐的作用。

  第二章:具体研究方向的总结(总结一些前人在这个具体方向上做出的最重要的成果)

  第五章:结论(总结每章节的内容,和自己取得的成果,加上对未来研究方向的展望)

  附录 Appendix(一些实验方法细节、设备操作参数和疑难问题解决方案等等)

  然而结构就是文章的主干框架,是文章的逻辑线。要写文章快,就该去模仿好文章的结构,有了好的结构,文章的逻辑线索就有了, 文章就能很快写成。而打字速度是次要的。

  要快速写文章,最好的方法就是参考学习以前论文的结构,尤其是同一领域好的研究文章的结构。

  我们小学初中不是经常学习要归纳文章每段文字的段落大意吗?这方面我们很在行的。

  可以边读文章边注意结构,然后把每段写的是什么,用一句话概括其大意,写在每段旁。

  另外,特别注意他们每段之间是如何转换逻辑的,几乎都有一句话来转换。这是你学习的很好的机会。

  当然,这可以作为你写要发表的研究论文的结构,也可以作为你毕业论文的结构。都是相通的。

  这是最常见的选题方向,也是最正规、最容易得到认可的方向。一般来说,软件开发的题目,可以是一个系统,也可以是一个或者几个模块。不过,不论是系统还是模块,都要包括如下几个阶段:

  按照软件工程学科的论文要求,软件工程方向的论文,需要至少覆盖软件工程的两个阶段,例如:需求+设计,设计+实现,需求+设计+实现,需求+设计+实现+测试,设计+实现+测试,......

  如果是需求管理领域的论文,则应涉及到:需求获取、需求变更管理、需求分解、需求跟踪等方面

  1.2.2 本人承担任务 (作者在该课题中所做的主要工作。作者的工作可能仅是课题研究内容的一部分)

  ch4. 概要设计(包括系统架构。若系统架构特别复杂,也可单列一章。概要设计内容,可以参见百科的“概要设计”词条)

  4.3 数据库总体设计(本节指数据库整体设计,不涉及表的具体结构,仅说明表间关系,以及数据库与其他模块间关系)

  ch6. 实现(其中可以包括关键算法的少量代码,论文所有代码不超过100行),尽量避免粘贴代码,代之以相应的流程图或者活动图。非关键的代码会被认为有“刷论文”的嫌疑,答辩时必然会被要求从论文中删除。

  6.1 xxx模块实现(具体算法、流程说明;界面截图及其说明(如果有的话);流程图或者活动图)

  ch7. 部署和测试 (比较复杂的软件系统需要描述部署环境。部署部分有时也可以与 ch6 放在一章。 测试一般要给出测试用例、测试结果)

  8.2 工作不足与展望 (对论文工作的不足之处进行总结,并且说明改进的方向)

  1.2.2本人承担任务(作者在该课题中所做的主要工作。作者的工作可能仅是课题研究内容的一部分。这一部分必须有,是评阅人及答辩委员重点看的内容)

  根据被测产品的需求文档,逐一列出需要测试的各个功能,并且注明产品需求文档的出处

  “The best dissertation is a done dissertation. 切忌追求完美。

  时常奖励自己,比如完成了一个chapter或者一段很难得analysis, 就兑现奖励清单上的一小项。

  不要一个人作战,多跟也在写博士论文的同学交流,听听别人的进展或困难,自己也会增加动力。

  记得自己的大目标--为什么要读博士,为什么需要毕业,为什么需要赶紧写论文。

  人的状态有起伏,不要过于强迫自己。一个好的办法是,如果今天实在不想写,问自己能不能只写20分钟?保证每天都写一点总比一直不动笔强。

  各种办法都试了你还是不想写----那是不是你选的博士论文题目自己实在太不感兴趣了?

  归根结底其实是要诚实地找出不想写的理由,然后work on it. 推荐一本这方面剖析的很细的书:《我们都是拖拉斯基》,把人们迟迟不愿行动的原因和对策说了个淋漓尽致,值得在遇见任何不想做又应该做的事时好好读一读。

  博士论文写作周期长,很多都是刚开始读博就做准备工作。平时要多培养写作兴趣,

  要看五月要毕业,最近写大论文要死要死的,写了十天才把摘要一千多字写完,框架搭才搭了一半,每天三五十个字地蠕动真是想他吗锤死自己,而且还同时在写博新计划,还同时改另外两篇小论文,啥也在干啥他吗的也完不成

  本以为已经发了几篇小论文了毕业论文应该没啥难度,谁知一开始写这毕业论文啪啪啪打脸,天天感觉不举。

  疫情又回不了学校,还连不上学校的电脑,补数据也没法补,天天心里冒无名火,焦虑到炸,觉得自己是个废物,四月中旬就要送论文外审了,还他吗的每天睡到九点,每天吃鸡n小时,我他娘的真是个人才,就我这b样我五月份能毕业我他吗倒立洗头!

  或打印好所有可能要参考的文献,不带手机,只带电脑,一点零食,找个与世隔绝、不能上网的地方。逼自己用最快的时间写最多的东西。

  其实即使这样也会被分心,但是就我个人经验而言,玩扫雷玩到吐会觉得还不如写论文呢,自然也就写起来了,真的写进去了,效率会奇高,甚至忘记了时间。

  其实到最后会发现,真的完成一篇文章,也就几周的事情,平时的实验是积累,数据什么都有了的时候,逼自己一把,往往会有惊喜。

  我现在已经博三,还剩最后一学期。由于自己是跨专业(跨到哲学,原来是绘画设计),感觉异常痛苦。除了学校需要发的3篇C刊,加上博士论文,当初感觉毕业几乎就是遥不可及的梦想。随着近乎不近人情的残酷,疯狂的阅读,写作训练(其实写得很烂,以前不知学术为何物,连学术论文规范、查资料等一概不知,甚至遭到同室博友嘲笑),终于在博三上学期把三篇C刊基本发完(还有1篇未见刊)。博士论文也完成了24万多字,心想离毕业应该不远了。

  但是,随着时间的推进,对论文的修改(包括初稿中不愿写、难写、资料不全而纳下的部分而未写)感觉近乎痉挛的痛苦,一看见电脑就发怵,甚至有想砸掉电脑的欲望。后面还要配图、查文献来源,感觉永远没完没了,读了一个博,犹如在十八层地狱煎熬。

  马上到元旦了,明年3月初答辩,然后6月最终答辩,完成学业,希望自己能坚持下去……

  我也分享我的经验吧,我是14级文科博士,今年毕业,做的题目跟国外理论有关,材料大概英语的话有几十本著作一两百篇文献,中文有三四百篇吧。

  我大概去年夏天开始写的吧,第一章推进很慢,因为很多买的外文书没到,并且觉得时间很充沛,做的很仔细。其实有点变相偷懒了。后来就麻烦了。到了冬天,大概好几个月了吧,我仍然才写完了第一章,第二章写了一节。我一共四章,加上前言后记,相当于写了五分之一吧。这时候很着急了。

  冬天时候我还恰好去了国外访学几个月,这个阶段非常累。我去图书馆弄了很多资料,又下了很多文献。每天就是起床就坐电脑前看文献,面前放个本子,重要的马上翻译起来记下来。后面的内容几乎要读几百页才能写几页的节奏。到回国前夕,我几乎已经不行了,有一个星期多我一个字没写,每天也看文献,但就是看字,看不进去。但还是没办法,还得弄。后来慢慢看进去一点点,抽空看了几集纪录片调整下,慢慢好了点。

  年后回国了,论文还差一节,然后写完就没多少时间了。老师看过觉得还不错,不过依然改了三四遍,一直到十天前才终于送审了,目前等结果中。

  我觉得遇到瓶颈很正常,就算很爱学术的人,阶段性疲惫也正常的,就像我就是的。稍微放松一下,看看图画啊,电视啊,改换一下思维,可能就会好起来。

  我也有类似的感觉,我想我现在最好的办法,就是强迫每天给自己半小时时间,进入到写作状态。清空所有干扰源,拿上nokia的老手机(不能上网),扛着笔记本到图书馆。给自己一个目标2小时,工作。这样 一上午2小时 加上下午2小时 。晚上上网查资料。不过目前坚持刚刚1月。。。。

  我也是来找一下正能量,今天开始都没有进入状态。今年九月本来要期刊论文结束的,之后开始博士论文。到现在导师说如果这个月没有完成小论文的话,就让我放弃这篇小论文。我觉得太可惜了。我也想赶紧结束,不知道为什么写着写着注意力就跑了。然后阅读了文献之后又反复怀疑自己。到现在我就想不管怎样先写完。刚才看到“done is better than perfect”,就想先放弃自己完美强迫症的态度吧。完成之后才会有时间完善。

  2019.11.24不知不觉一年多已经过去了,今年9月份的时候期刊论文刊登出来.下个月博士论文答辩,现在还在写.加油吧!不知道会怎么样,但是已经走到现在了.中间最艰难的部分好像已经离我渐渐远去,现在心态调整的还不错.只要在提高一些效率,就可以了.很多过来的朋友,都说博士只是一个阶段,毕业了就好了.我就这样告诉自己吧.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搜索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