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士后写给新入门的研究生:关于论文写作的那些事儿

2020-10-10本站

  博士后写给新入门的研究生:关于论文写作的那些事儿。对于新入门的研究生来说,如何写出质量高的论文,无疑是应当尽快掌握的必备技巧。

  很多新入门研究生们的共同感受是:虽然本科时也写过毕业论文,但那和研究生的论文根本不是同一个概念,相当于从头开始学习如何写论文,这一过程痛苦万分。

  深吸几口烟,45度仰望房顶,眉头紧锁,眼神里充满淡淡的忧伤,半天过去了,Word文档的输入光标依旧停留在原地闪烁,内心中有一种把电脑键盘全部砸碎,并扔进垃圾筒的冲动……

  我这么说,大家千万别以为我是一个发际线上移、眼镜片宽厚、法令纹深陷、椎间盘突出、大腹便便的“典型”颓废博士男形象。

  事实上,本人头发浓密且无一根白发,虽有些近视但不戴眼镜,法令纹淡淡那是成熟的见证,椎间盘突出但并不严重,腹部上还有几块肌肉,三公里跑15分钟轻松搞定,还有一点必须要强调的是,我从不抽烟。

  这些年来,自己始终秉持“会写论文是研究生核心技能”的理念,硬着头皮与电脑为伴、与实验共舞。经历过无数个孤灯长夜,“不知东方之既白”,为了一篇又一篇论文辗转难眠,真可谓“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

  不过,吐槽归吐槽,写论文带给自己的,不只是把业余时间榨干、让身体状况变差,还有视野的开阔、思维的拓展、能力的提升。确切地说,自己非但不是写论文的受害者,而是实实在在的受益者。

  所以,当许多人打着破除“唯论文至上”的旗号糊弄应付论文的时候,我想弱弱地发一下声,结合自身的感悟,谈谈一些关于论文的那些事儿……

  如果把研究生的舞台比作篮球赛场,那么,论文写作能力就好比得分能力,而日常工作、为人处世好比防守能力和助攻能力。

  通常来说,对于一名篮球运动员来说,技术含量最高、操作难度最大、收获效益最明显的当然就是投篮得分了,但练就这项技能也最耗费时间,往往需要数年如一日刻苦训练,通过长期的经验技巧积累而形成牢固的肌肉记忆。

  要想成为一名篮球超级巨星,推荐阅读:论文署名,得分能力必须要出类拔萃,就像NBA勇士队的库里那样,虽然助攻和防守能力相对弱一些,但这并不打紧,只要有杀手锏,得分能力如同砍瓜切菜一样轻松,那就是篮坛巨星。

  而对于研究生来说,诸如购买器材、报销账单、收发快递等日常业务工作,几乎每个人都可以干。

  然而,善于写论文,尤其是那些能够发表Nature、Sci这样顶层期刊的学生,更可谓是凤毛麟角,并且这些学生往往参与实验室的核心课题最多、导师最器重、成果最丰富、前途最光明。

  我认为,对于研究生来说,三种能力异常重要:学习能力,行动能力,写作能力。

  学习,让我们转变思维,开阔视野,增长知识,涵养品德,时刻保持与时代同进步;

  古人云“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行动,让我们知行合一、知一行一,在实践中锻炼提高、实现价值;

  写作,让我们学会思考、分析、总结、提炼、升华,提高理性思维、自我表达和驾驭文字能力。

  写论文的过程,首先是一个学习的过程。系统掌握所在学科的知识理论体系,熟悉学科的发展脉络,了解前人既有的研究成果,并紧盯学科最前沿的研究动态。

  写论文的过程,其次是一种思考的过程。尤其是围绕自己的毕业论文,查找相关文献资料,通过收集、整理、甄别、消化、吸收,发现对自己论文有益的知识,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进行实验、分析与总结,从而充实毕业论文的核心内容。

  写论文的过程,再次是一个积累的过程。积累思想,积累知识,积累词句,积累经验,积累能力,积累财富。

  写论文的过程,还是一个输出的过程。罗辑思维、得到APP的创始人罗振宇曾说过:“如果只是看,只是听,那你只是一个靶子,在知识的枪林弹雨中承受知识的冲击而已”。只要动笔写,就是在输出,就不只是一个靶子、一个书筐。

  我们都知道,对于学术研究而言,内容与形式缺一不可。即使我们拥有了新的理论思想、实现了实验的新突破、解决了学科的重大问题,这些实实在在的内容,但终归还是要通过“论文”这一形式来体现出来。

  正如“皮之不存毛将焉附”所云,如果连论文这一层“皮”都没了,即使有再多理论、实验突破的“毛”,又如何展现?

  有人可能会说,2020年初,科技部、教育部印发《关于规范高等院校SCI论文相关指标使用,树立正确评价导向的若干意见》,剑指“唯论文”和“SCI论文至上”等问题,旨在推动高校科研转向高质量发展。

  论文,作为一种必要的学术成果展现形式,本身并没有错,错的是“唯论文论”,错的是把写论文变成评审职称、申请课题、发放奖金的唯一评审指标。

  事实上,无论是过去、现在还是将来,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写论文对一名科研人员、一名研究生都必不可少。

  当前,上上下下要求规范论文写作,并不是说论文可以不写了,或者标准可以降了,而是要解决过度追求SCI论文相关指标,造成学风浮夸浮躁、急功近利等问题,改变论文中的“假、大、空”,要求论文更实、更新、更深、更精。

  这些年,我留意到实验室中的一个现象,论文质量较高、成果相对丰富的研究生,其家庭背景、财富状况在同级同类同龄中相对靠下,说的更直白些,就是没钱、没势、没背景也没选择余地、没后路可退的研究生,往往更能吃苦、更能沉下心来写论文。

  论文写作能力,其实也属于一种业务能力,只不过这种业务能力的获得,不像诸如背诵几页英语单词、解一道高数题目等其他技能那样立竿见影,看得见、摸得着,及时反馈迅速。

  我们很多人的共同感受就是,在写论文上加了班、熬了夜、吃了苦,但成果就像扔进湖里的石子一样,一时半会儿根本显不出来,有时真怀疑自己的努力是否值得。

  说实话,研究生这么多年来,我还从没见过谁写论文像自来水管一样,水龙头一打开,哗哗哗就流出来了。

  只有坚持不懈、锲而不舍,只管付出不问结果,待湖里的石子沉淀得足够多便可崭露头角,毕业之前,终究成果能填出个湖心岛来。

  在写论文上,没有谁一开始就擅长,每一个研究生基本上都是从零起步,从论文的基本要素、排版格式学起,一点一滴地积累。

  那些没得选、没退路同时又有耐心、能吃苦、坐得住的研究生,慢慢就坚持下来了。

  所以,如果你不是“二代”、家里没矿,面对写论文时,别轻易说不会。(再次声明,并不是对“二代”有歧视,只是小范围的总结。)

  说这么多,绝对没有刻意夸大论文写作的重要性、抬高论文写作身价的意思,也没有半点鄙视不写论文者的意思。

  一个有理想、有追求、有抱负的研究生,也不应当让写论文成为阻碍发展进步的“拦路虎”。

  写论文,真的是一件苦差事,不过我们应当懂得“以苦为乐”,最终将“苦尽甘来“。

  最后,将清代颜迈赞扬蒲松龄坚忍不拔意志的一幅对联,送给那些即将投入或正在撰写论文的研究生们,我们彼此共勉: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搜索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