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S预测SCI期刊的实时即时影响因子,靠谱!?不靠谱!?

2020-12-05本站

  WOS预测SCI期刊的实时即时影响因子,靠谱!?不靠谱!?。举个例子,随便查了一个新生期刊frontiers in phsyiology的实时影响因子,检索年限2014、2015发文量,与2016年引文量,限定article和review后精炼,目前是引文量3051/两年发文量842=3.6。再检索该刊2013、2014的发文量,以及2015的引文量,得到的结果是1801/923=1.9,但是JCR去年公布的影响因子却是4.03.小弟这就诧异了,WOS这样计算到底准还是不准?虽说了检索的文献类型,但是也不至于差这么多吧!?


111.png



2222.png
===有问必答===

这个期刊(期刊名你拼错了)在2013-14年的可引用文章总量是345+474=819,这两年的可引用文章在2015年的被引用次数是1345+1637=2982,算出来IF 3.64。

我也看了下去年给的report,计算是(1531+1770)/(345+474)=4.03 的确在每年的引用数目上有一两百的出入,不过总体来说基本近似吧。之前算过一些期刊都发现report中的引用数据要略高于WOS上查到的,但是差距这么大的第一次看到。

还有,你前后检索3次都是1800到底怎么来的?
----
贴一下我另一贴中一位战友的回复,感觉解释的挺深入的,各位评鉴:

去年IF计算的时候,是2016年上半年+2015年全年对社所有发文的引用。分母是2013-2014所有citation item的总和。按理说所谓citation item是所有研究论文的总和(即article+review),但实际上Web of Science网站会根据商业利益进行调整。一般比较会运作的社会与网站达成内部交易,通过减少其citation item(比如有些brief report或者communication不算),或者增加引用来源刊(计算一些小众引用,或者收录该姊妹刊)以增加其影响因子。没有交“费”或者“情商不高”的中的Perspective、Comments等都会被当做分母,比如去年Medicine的IF修改就是典型一例。

综上,自己计算的IF只能看个趋势。归根到底,要看社和Web of Science网站之间的博弈
----
第二张图的右边柱状图, 你看看2015年引文是多少? 我看是3000多啊。


----

计算实时IF的同时多多比较同类期刊的实时IF,大概就能推测今年的IF走势了。
----

你看第一张右下角的引文数量,我不知道为什么第会出来个3000,我前后检索了3次都是1800。但是不管怎样,就算是3000,影响因子也到不了4啊
----

感谢回复!但是你列出的这几个数据在我通过WOS创建的引文报告中并未看到啊。我所说的1800次是参考图1右下角的2015年引文数量,难道我的这种方式是错误的?
----

你的图1右下角的2015年的引文数量是针对图1左下角的2014-15年的发表文章来说的,从来没有任何一种计算期刊影响力的方去计算当年发表的文章在当年的引用数据。2015年的影响因子(即2016年公布的影响因子)是2013-14年的文章在2015年的篇均引用。还有,你既然有WOS的权限,直接查阅去年公布影响因子的原始数据。实时影响因子的计算毕竟只是个参考,并不是完全准确的,差个零点几(我见到的都是比六月公布的数值低一点)还是很常见的。
----

原来如此!非常感谢!我回头问问度娘看看怎样查去年公布影响因子的原始数据。那么请问目前是否有什么靠谱的办法来预测Frontiers in physiology这个期刊今年的IF呢?尽管还有不到一个月就能够公布正式的IF了。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搜索

图文推荐